《赤壁赋》ppt26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40张,教案约267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 作。鲁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又是代表苏轼散文最高成就的一篇经典美文。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 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 然,姿态横生”。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基本具备了理解一般的文言的自学能力,在有注解和字典的帮助下 能够自行疏通文意。由于本文是在学习了《归去来兮辞》之后学习的,学生对赋体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对骈散结合的文字也有很感性的认识。对苏轼生 平、思想、诗文也都有所接触了解。这就为学习 《赤壁赋》作好了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高一年级的学生思想正逐渐走向成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理想的探求及在如何面对人生挫折的问题上也有更多属于个人 的思考。所以《赤壁赋》的鉴赏教学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候。但对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感受文辞之妙、情景之美尚可以努力做到,但要理解千年之前的苏轼此文在人生哲 理上的感悟并能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共鸣却还是并非易事。再由于对古代文学审美趣味的隔膜,也会使学生对鉴赏缺乏兴趣,也很有可能把鉴赏变成教师的一厢情 愿。处理这篇课文,应注意长文短教,深文浅教,选择小的切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但求学有所获,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批注读书法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培养自主品读能力。
2.体悟《赤壁赋》的哲理意蕴,感悟苏轼旷达淡定的人生态度,理解中国文人在人生遭遇挫折时的自我救赎。倡导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