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277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8张,教案约260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再别康桥》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诗歌,以诵读为主,体味语言和把握情感是诗歌重点。学生对诵读把握不准,对情感理解不深,对语言理解不透,是其教学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建立其对诗歌的把握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建立其联想和想象以及对诗歌语言的感知能力,是本科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2、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介绍背景方面使用多媒体,展示康桥的特点和徐志摩的形象。目的是是学生更快的计入角色,了解徐志摩和他的作品
2、在教学中添加每一个诗歌小段的彩色画面。目的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和感悟到康桥的美丽。从而更容易的感知诗歌的情感和语言。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教师以徐志摩的遇难导入 展示多媒体徐志摩形象和成就
讲授、研讨过程 介绍作者:徐志摩先生是浙江海宁人,1920年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作品集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二)师范读诗歌,注意一下字词,然后从总体上把握诗歌情感
(三)鉴赏交流 (师生共同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鉴赏诗歌)
1、 首先欣赏诗歌中间五节中的第一节(在这一节中老师为学生在鉴赏中作一个示范,指导学生怎样鉴赏)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齐读
②在这一节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面,你觉得画面中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宁静、灿烂、娇媚、绚丽、和谐、温馨
引导:这一段作者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用哪些词来修饰的这些景物?
明确:金柳波光夕阳艳影河畔金艳新在这一节中表达了作者对康桥这些景物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不舍,喜爱
齐读
我们看到作者所描绘的这个康桥世界太美好了,在这里,夕阳脉脉,绿水悠悠,杨柳依依,波光粼粼。他们如春天般灿烂,绚丽而多彩;如田园般宁静,和谐而温婉。作者说,那如新娘般娇羞的柳的艳影在作者心中“荡漾”,“荡漾”这个词在这里用得非常传神,它好在什么地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③思考:作者说,那如新娘般娇羞的柳的艳影在作者心中“荡漾”,“荡漾”这个词在这里用得非常传神,它好在什么地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荡漾”这个词是动词,它使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态,同时,它不仅写出了水的动态,也写出了作者那随着水波起伏荡漾的深深眷恋之情。
思考:在这首诗歌中表现了徐志摩先生对康桥的怎样的情感?(总体把握)
明确:眷恋、欣喜、伤感、无奈
2、上面的时间,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欣赏的第一节,下面的时间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从剩余的四结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节,并说出你的理由?(以下各节是老师需要提问、引导的内容)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①生读
②思考:这一节中最能表现诗人对康河的情感的是哪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甘心,他充分表达了作者愿意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也表达了他对康河的永久的眷恋之情。
③思考:在这一节诗中,诗人用得一个词“招摇”十分好,改为“轻徭”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招摇”、“轻摇”均为动词,均写出了水草自由自在在水底摇动的姿态,而前者有赋予了水草一人的性格,写出了其亲切、温柔的特点。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①生读
②思考:
在这一节中作者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这样的描写带来了怎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