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5 14: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br>
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br>
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 <br>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br>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br>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br>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评讲 <br>
教学构思:以作者情感为线索结构全文 <br>
教学重点:散文的“形”与“神” <br>
教学难点:散文的景与情 <br>
教学媒体: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 <br>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 <br>
教学步骤及内容: <br>
导语设计  <br>
师: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数不胜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br>
生:“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r>
师:对。这是王维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那,还有别的吗? <br>
生:(沉默) <br>
师:那我们看看名家对秋的评价是如何的? <br>
(从计机中调出已准备的材料。如下:) <br>
佳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棗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r>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棗白居易《琵琶行》 <br>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棗杜甫《登高》  <br>
…… <br>
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r>
王维《山居秋暝》 <br>
欧阳修《秋声暝》 <br>
…… <br>
  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那 <br>
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 <br>
就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请翻开课本P250。 <br>
师:上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自读题给出,让同学们作了充分准备。下面,以自读  <br>
题为依据,欣赏分析课文。 <br>
(弹出自读题,如下:) <br>
完成课后练习2,并根据练习思考下列题目: <br>
1.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概括。 <br>
2.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 <br>
3.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根据想象力分别把景色画出来。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br>
4.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br>
5.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意图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r>
6.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 <br>
7.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请问“形”与“神”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br>
  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br>
第一部分  <br>
师:翻开课后练习2,请一位同学结合练习2来完成第一部分“总起”。 <br>
生:①处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和向往;②处写南国之秋不能让人满足。北国之 <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