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ppt6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3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11 8:19: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前方
《前方》教学设计.doc
《前方》活动单.doc
 前方.ppt

  《前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学习本文立意上“反弹琵琶”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流浪在我们的眼里总是带着诗意的。三毛这个奇女子走遍千山万水,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远离故乡,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今天我们将跟随曹文轩先生的脚步,走向《前方》,看看他对走向前方去流浪有什么思考。 (投影:课文《前方》的图片)
  (师)这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摄于印度的一帧照片,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注意照片的整体特征和人物的细节,读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师生交流)
  师:我把大家的意见汇总一下,这样来写一篇图片说明文字:(投影)
  这是一幅照片,摄的是印度汽车上的一幅画面,画面中人物神态各异,有迷茫,有惶惑,有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或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或为了理想打拼天下。画面用破旧的车厢来衬托旅人生活的贫困和在贫困中奋力改变现状的可贵以及摄者对旅人理想实现不了的同情。
  (师)这幅照片原来的题目叫做《前方》,我们来看看学者型作家曹文轩先生看到这幅图片是怎么想的?请大家把书打开到63页,集体读第一段,看看能不能用刚才的图片说明文字开头?
  介绍曹文轩。(投影)简单介绍摄影散文。(投影)
  二、梳理结构,整体感知
  1、请学生浏览课文,研读课文。思考:
  第三专题的主题叫“月是故乡明”,选入的文章都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思乡也就是渴望回家;而这篇文章却写的是“离家”,归在“月是故乡明”专题合适吗?筛选信息,寻找根据。(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紧扣文本,抓课文的关键段、关键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意见。)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九节中关键句“即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前方》活动单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学习本文立意上“反弹琵琶”的写法。
  二、学习流程
  预习单
  1、阅读圈划《创新方案》p47-48,并整理重要信息。
  ①曹文轩  人物档案
  ②摄影散文:
  2、文中诗句的整理:
  3、完成《创新方案》47-48页的基础题。
  4、找一找:
  ①找出文中观点性语句。
  ②找出本文的文眼。
  ③文章第几小节中所写的“家”,就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家”了?划出句子,并作分析。
  研学单
  活动一、思考并回答
  1、概括为什么人们会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在第三节中,作者写电视上动物的迁徙的宏大场面有何用意?
  3、概括作者在文中揭示的人类精神状况的三重悲剧。
  4、作者举崔颢的例子,有何作用?
  活动二  延伸与探究:
  “月是故乡明”专题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不相同。比如在内容上“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文章谈的主要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以及爱国之情等,第二板块进行了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精神的家园,心灵的皈依和栖息地。在写法上也不尽相同,比如《想北平》极力写故乡的美,家乡的好。而《我心归去》却写了许多故乡的贫瘠、落后甚至脏乱,二者还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