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ppt140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9张,教案约5650字。
姓名 晁保平 电话 13655301281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chaobaoping@126.com
单位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说“木叶”
一、教材分析
《说木叶》这篇课文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林庚老先生写的一篇文艺随笔,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本文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不但使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力,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文章的思路比较清晰。
作者对“木叶”的分析精细入微,指出“木”的两个典型艺术特征:一是“木”仿佛本省带有落叶的因素;二是“木”有落叶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秋天的气息。但是,在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木”并不表现秋天的微黄与干燥,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破山寺后禅院》)等,“木”很多时候也表示春夏时的树木。所以,对古典诗歌的意象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学生分析
文章思路清晰,高一的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并不困难,但是学生对文章品味诗歌的方法,即通过诗歌语言的晗咏咀嚼,体会发掘其潜在的意义的方法,并不十分熟悉,对诗歌暗示性,诗歌意象的理解不十分深刻。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古代文化的热爱。
4、提络技术搜集资料,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