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4道小题,约5690字。
兰州一中2015-2016-2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 阅读题(61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1-4题每题2分,第5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六逆论
柳宗元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乱?
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者,盖言任用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者也。
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为书者执斯言,著一定之论,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而以致败乱者,固不乏焉。晋厉死而悼公入,乃理;宋襄嗣而子鱼退,乃乱: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魏相成﹑璜而疏吴起,乃危:亲不足与也。苻氏进王猛而杀樊世,乃兴;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旧不足恃也。顾所信何如耳!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
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臲卼①而不安,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②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然而罕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注】①臲卼(niè wù):动摇不安的样子。②瞽:失明的人。
(选自《柳宗元集》卷三)
1.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少凌长 凌:凌驾。
②登高而招 高:高度。
B. ①谓之师古训可乎 师:老师。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 ①旧不足恃也 恃:惧怕。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用破瓮做。
D. ①相与群而咻之 咻:喧嚷、扰乱。
②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不拘于时
D.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
B.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
C.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
D.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中提出“六逆”之说,作者认为“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这三种情况并不属于祸乱的本源,甚至可以当作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
B.作者认为在选择继承国君的原则上,若奉行“子以母贵”,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地位贵者愚笨而地位低贱者贤明,这种情况下就不应盲从“贱妨贵”的说法。
C.作者以秦王用张禄而罢黜穰侯,国家就安定之事,与魏王任季成、翟璜而疏远吴起,国家就出现了危机之事作对比,指出亲近的人不一定值得推举。
D.作者站在政治革新的立场上,用大量历史事实和有力的逻辑推理,驳斥了《左传》中所载的观点,认为在用人方面要将“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并重。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3)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而以致败乱者,固不乏焉。(《六逆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与《秋兴八首》作于同一年,时蜀中尚有崔旰之乱。②次:临。水门,指瞿塘峡口。
6. 这首诗颔联的写景角度与杜甫《登高》首联的写景角度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7.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2分,每空1分)。
(1)《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两句是“ , 。”
(2)《秋兴八首》(其一)一诗用“ , ”两句既描写长江上波浪滔天、空中阴云密布之景,又隐喻当时“乾坤扰乱、上下失位之象”。
(3)《琵琶行》中“ , ”两句调动听觉、视觉乃至触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冷涩。
(4)《马嵬》(其二)用 “ , ”两句将杨贵妃赐死的事实和李杨二人生生世世为夫妇的愿望进行对比,倍增其讽意。
(5)在《师说》中,士大夫们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