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六教案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29 14:4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6份打包)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安定城楼.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长安晚秋.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寄扬州韩绰判官.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商山早行.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无题.doc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了解诗人感情。
  2、理解本诗的四个典故的含义
  重点 结合背景了解诗人感情 难点 理解本诗的四个典故的含义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作家、作品简介: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课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教学目标 1、引导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学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 难点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的确,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通过读书,你有新发现吗?
  生自由交流
  预设:
  1)读了课题,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2)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师:是啊,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一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你通过一个“寄”字,读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真会读书。看来,读诗就得字字推敲啊。再读课题。
  3、你还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呢?
  A“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
  1)“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对比阅读: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3)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课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重点 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一、导入: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二、评讲:
  朗读诗文
  1.注音:
  铎  槲  枳  凫
  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3.列出结构图: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起        承        转        合
  4.指导赏析: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1.请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晨起的场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分析两句的结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四个词皆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语,“月”和“霜”也是名词。两句共写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