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候馆梅残》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790+2360字。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踏莎行 欧阳修(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重点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难点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 “唐宋八大家”。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六一居士】的来历: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二、词牌介绍:
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属于小令(58字以内)。(59-90,中调,91以上长调)
……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课题 踏莎行 欧阳修(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重点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难点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一、赏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早春远行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二、我们回头再看欧阳修列举的几个意象。说明上片词中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