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五教案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27 15:48: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专题五

    天上谣.doc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doc
寄李儋元锡.doc
西塞山怀古.doc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doc

  主备人 姚先剑 用案人 宋春玲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天上谣 李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重点 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难点 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五专题是“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一、导入
  中唐有一个只活了27岁的被称为“诗鬼”的诗人,就是李贺。他的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今天我们领略他的诗歌的风格。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李贺(7 90一8 1 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为唐皇室宗亲,家世早已没落,仅曾官奉礼郎。因避父李晋的名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虽然才情卓越,却英年早逝。有《李长吉歌诗》。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一个美丽的天宫和仙境,当然是寄托的理想。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诗歌想像奇特,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可以看出有哪几幅画面?
  (  画面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
  画面二:秦妃卷帘眺望窗外晓色,青凤凰站立在窗外梧桐树上。
  画面三:王子吹笙,龙翻烟云,播种瑶草。
  画面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2、这种用虚幻的情景影射现实的写法,我们还见谁的什么诗?本诗想要影射什么?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主备人 宋春玲 用案人 姚先剑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  2、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赏析
  重点 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难点 诗中“移情入境”的手法。
  教法 探究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二、评讲诗歌
  (一)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二)品析诗句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释“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接:看见,目接。
  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诗中是指友人被贬的边地,所以望大荒者,实望被贬之友人也。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
  1首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
  2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主备人 宋春玲 用案人 姚先剑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寄李儋元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重点 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难点 《寄李儋元锡》一诗是如何表达诗人面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
  教法 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
  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二、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讲述诗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 韦应物(737~792)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

  主备人 宋春玲 用案人 姚先剑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诗歌的境界
  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难点 诗歌的境界
  教法 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西塞山怀古》: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
  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三.朗读与背诵课文。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四.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感今: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主备人 宋春玲 用案人 姚先剑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重点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难点 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  
  二、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作者介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