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ppt20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五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pdf
  • 资源大小: 7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20 17:02: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长亭送别
《别情依依愁思长》《长亭送别》赏析.pdf.pdf
《长亭送别》14张ppt.ppt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
《长亭送别》批注性阅读.doc.doc
《长亭送别》展示评价量规.docx、.docx
《长亭送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1).doc
《长亭送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doc
长亭送别诗.doc.doc
季羡林和德国恋人.doc.doc
季羡林和德国恋人.doc.png
小论文评价量规.docx.docx
黛玉焚稿断痴情.doc.doc

  教学主题 绝望成就绝美——《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亭送别》位于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本专题共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旧日时光”,分别对应专题导言中的“亲情的歌哭”、“爱情的悲欢”、“友情的冷暖”。《长亭送别》是第二专题第一篇,中心落在“爱情”上,因而本篇的教学围绕“爱情”展开。首先应关注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具有怎样的特点,也就是围绕“爱情”(即使是最华美的篇章,它的底色也是“绝望之情”)本身。其次,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之妙:一方面是因为“真挚、丰富、高尚的情感”本身具有感人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个性”和独特之处,充满了诗意之“绝美”。
  二、学生分析
  戏曲,很多学生接触很少,甚至未曾听读过。他们对歌曲的了解基本限于流行歌曲。学生第一次接触《西厢记》,不明《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文本的文言表达、戏曲术语也会使学生对本篇节选内容的理解遇到障碍。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深文浅教,选择小的切入点。在了解作者、作品内容、元杂剧常识的基础上,对比元稹《莺莺传》,揭示华美篇章的“绝望”底色,围绕崔莺莺的“绝望之情”,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探究王实甫的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情感,感受文本散发出来的的“绝美”。
  三、教学目标
  1.划分“长亭送别”的四个层次并概括内容。
  2.探究莺莺离别之情的表达方式,感受崔莺莺的绝望之情,总结人物形象。
  3.赏析戏曲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感受绝美意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
  ①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作者简介、内容概括、元杂剧体例的相关知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