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成语教案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br>
正确使用成语<br>
教学时数 两课时<br>
考试要求<br>
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包括成语。<br>
考点透视<br>
1、本考点的增强已有目共睹。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必须了解词义、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词性、用法的差别、成语的结构、意义等基础知识。<br>
2、其中“词义”“词的色彩”为关键。<br>
<br>
成语有关知识<br>
1.成语的来源和结构<br>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中语句的直接引用或节缩而成,如学而不厌。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等。<br>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挟天子以令诸候”等,但为数不多,成语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连动结构,偏正结构,此外还有兼语结构如引狼入室。<br>
2.成语语素的音、形、意义辨析<br>
成语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定型性。理解、掌握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br>
(1)要认真辨析成语的字音、字形。有些成语的字有它特定的读音,不能按一般的读法去读,如“参差不齐”的“参差”读“cen ci”,不读“can cha”;有些字形相近而容易读错,如“相形见绌”的“绌”(chu)易错读成zhuo,“苦心弧诣”的“诣”(yi)易错读成“zhi”;<br>
许多成语的字形是确定的,不能用字形相近的字去代替它,如“病入膏肓”的“肓”,不要写成“盲”; “草菅人命”的“菅”不要写成“管”。<br>
(2)要弄清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义。许多成语是以古代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如:“以儆效尤”,要弄清它的意义,首先弄清“儆”的意义为“警戒”,“尤”的意义为“过错”,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清楚了。<br>
(3)有些成语的构成运用了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些现象有:<br>
A.名词作状语 如“土崩瓦解”、“道听途说”<br>
B.使动用法 如“独善其身”、“自圆其说”<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