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教案集
- 资源简介:
专题一
从军行.doc
春江花月夜.doc
春夜别友人.doc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doc
滕王阁.doc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重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教法 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
有一首诗被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这首诗的作者也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歌美读,意境赏析
“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要求同学们在欣赏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
……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从军行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重点 意象的分析 难点
教法 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一、赏析颔联和颈联。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 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二、“自” “照” “绕” 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滕王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重点 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难点 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法 诵读,感悟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1)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赏析: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重阳节,在滕王阁上宴请群僚和贵宾。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盛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诗。
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
前四句描写滕王阁目前的形势,暗含着今昔的对比。
第一句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所以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可如今阁中有谁来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