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ppt5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三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flv
  • 资源大小: 12.5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12 15:20: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都江堰
│ 《孔雀东南飞》自测.doc
│ 《都江堰》 学案.doc.doc
│ 《都江堰》教学设计.doc
│ 《都江堰》课件14张ppt.ppt
│ 林海 - 晨星.Flv .Flv
│ 谭维维《好一个都江堰》.flv
│ 学习质量评价量规.doc.doc
└─《都江堰》图片资料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姓名 李希军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贴近苍生,濡养万民
  一、教材分析
  《都江堰》是鲁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文明的踪迹”,本文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的精义。那么都江堰这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义是什么?余秋雨先生以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给出了答案——贴近苍生,濡养万民。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学生往往读不出它的深厚意蕴。而且,对于高考的重头戏——散文阅读,本篇堪称典例,学生也未必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有待生生讨论探究和老师精讲点拨。另外,余秋雨先生的语言特色,学生往往只是停留于感觉的层面,需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总结明确。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多处对比的作用。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3.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导入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好一个都江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授课环节,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为基本教学模式,以文本为载体,立足诵读和语言的体味,借助想象和联想,灵活地诱引学生用心领悟散文语言,深入思考文化的精义。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和个性化解读,中间穿插PPT,通过课件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文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主要采用“对话体悟法”、“点拨讨论法”两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最后,4回顾文本,在《晨星》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小结,收束课堂。课后,让学生完成反馈练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一读文本
  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对比手法;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概括文意;在概括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写作重点在哪里,并阐述原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中间穿插PPT,通过课件展示都江堰水景图,给学生直观印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