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ppt171
- 资源简介:
共7张,约1630+2720字。
姓名 朱太峰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茌平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阿房宫赋》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示,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赋体语言及文言知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在加上前段时间对诗歌的认识及,《劝学》《师说》《六国论》《赤壁赋》等文言文的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本文既有文言文又有诗歌的特点,在本文的教学上,应以反复诵读为主,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认识到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的意义与用法,背诵精彩语段。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的语言风格。反复诵读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横征暴敛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原因。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就,有一定的忧患意识,要以人为鉴。
……
《阿房宫赋》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扫除障碍,疏通文意。
2、赏析并背诵精彩语段。
3、理解文言词句,把握作者用意。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重要的文言词句
2.、反复诵读赏析精彩语段,体会赋的特点,达到背诵的目的。
相关知识链接
1、文体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ch 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在必修一中我们学过 《 》 也是属于这种文体的。
2、作者与背景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唐敬宗李湛,荒淫无道,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3、本文的表达情感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课前预习过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阿房宫( ) 廊腰缦回( ) 囷囷焉( ) 蜂房水涡( )
媵嫱( ) 梳晓鬟( ) 剽掠( ) 鼎铛玉石( )
逦迤( ) 锱铢( ) 架梁之椽( ) 庾之粟粒( )
横槛( ) 呕哑( ) 参差 ( ) 兀( )
(二) 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