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前方》教学实录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执教
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曹文轩的《前方》。
课前大家对这篇文章质疑,提了不少问题,我看了一下,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这篇文章中“家”到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苦旅;二、一会说要“离家“,一会说要“归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摄影散文”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合作研讨这些问题。
(投影《前方》照片)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 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所以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
师: 看得很仔细。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2: 我看到的是他们迷茫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
师: 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
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
生: 三个部分。第1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
师: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的同学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1: 我认为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三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
生2: 我认为第一个观点应该是人离家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师: 为什么?
生2: 因为第3段写的是历史的原因,第5段写的是外界的诱惑,第6段写到离家是出于无奈,所以我认为它前面几段写的都是离家的原因。
师: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这一句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呢?因为这一句有很强的统摄性。刚才同学作了精辟的分析,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比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