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210字。
《留侯论》教学设计
设计人:张梦瑾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课前预习
1、写作背景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2、内容简介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 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3、预习课文
(1)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文本,把重要注释写到文本中。
(2) 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卒( )然临之 圯( )上老人 刀锯鼎镬( )
贲( )育 倨( )傲鲜( ) 腆( )
彼其( ) 不称( )其志气 肉袒(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中的字音。
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断句。
3、理清全文思路。
(1)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
(2-4)写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
(5)写留侯用“忍”。
(6)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
二、课堂探究 学习课文1-3段
(一)梳理基础知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