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四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2/21 21:52: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2180字。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
  袁行霈
  中华文化就其主流而言,最晚从周朝开始,就将人置于中心地位。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尚书•泰誓上》中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中说,上天也要顺从人民的视听,以决定其好恶取舍。《左传》里还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就是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字书《说文解字》解释“人”这个字的时候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是和天地并列的三才之一,是万物之灵。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也有神学,但宗教、神学并没有取得像在欧洲那样无上权威的地位。中国没有国教,没有教皇,更没有宗教裁判所。中国的文学艺术虽然和宗教有关,但宗教的题材远没有欧洲那样盛行和重要。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例如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虽然也有祭祀他们的庙宇、祠堂,但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比人和神的关系更重要。
  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中华文化的精神,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人和禽兽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有道德。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又说“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孟子还有一段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在他们看来,道德和节操比生命更重要。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优秀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而且认为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光辉。
  圣贤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刻苦修养达到的。修身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各种苦难和逆境的磨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修身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磨炼,也离不开自我反省。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看到贤人就想达到他的境地,看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缺点。孔子的学生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就是自我反省的典型。中国有“正人先正己”的古训,强调从我做起。“正己”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也是对社会负责。如果人人都能“正己”,那么社会的道德环境也就会更加完善。
  (选自《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很早就蕴含人文精神,在西周时就以人为中心,《说文解字》把人、天和地并称为“三才”,人是万物之灵。
  B.中华文化认为人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以人为主体,以人伦为核心,人与人的关系远高于人和神的关系,有时敬神不如求人。
  C.中华文化特别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重视人的道德素质,重视塑造完美的人格,并把这些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D.中国文化中重视人后天的道德意识或人格意识的培养,认为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刻苦修炼以及不断地自我反省,也可成为圣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尚书》《左传》《说文解字》等著作里的言论,来证明在古代中国主流文化就以人为中心,认为人的事情比天地、神灵都重要。
  B.中国有宗教,也有神学,但无国教,尽管它们影响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但地位上无法与欧洲宗教享有的无上权威相比。
  C.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故中国文化崇拜祖先,注重祭祖,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D.中华文化注重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强调“正人先正己”。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对社会负责,而且还能完善社会的道德环境。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里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重视人的道德意识或人格意识,因此,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要有道德,否则与禽兽没有区别。
  B.中华文化的光辉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人的道德和节操比生命还重要。
  C.作者列举《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有力地论证了修身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各种苦难和逆境的磨难的论点。
  D.作者认为圣贤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自己刻苦修养达到的,因此,一般人经历过各种苦难和逆境的磨炼,也可能会成为“圣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父志道,历官岭北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和林大饥,救荒有惠政,时称能吏。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①,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②,服除,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预③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