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ppt13
- 资源简介:
共14张,课件制作精美,合作研讨,知识迁移。约2800+1540字。
教学设计
10 《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主要思想
2学会运用王国维的理论鉴赏诗歌,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深入阅读《人间词话》的兴趣 .
【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于诗歌鉴赏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已经有大量的诗歌阅读积累,在此基础上,上升到文学理论的阅读与运用也是水到渠成。 .
【重点难点】
探究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辨析“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等概念的差异 .
【教学过程】 .
【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学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也认识了不少诗人词人。
你最喜欢,认为写得最好诗句词句是什么呢?为什么情有独钟?
(学生回答)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有一定的心得!
那今天我们就通过《<人间词话>十则》来看看学贯中西的大师王国维是如何评点诗词的。(展示课题)
【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了,王国维评论词时最关注的就是“境界”。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那我们齐读第一则。(生齐读:第一则)
有了境界,作品就自然显得格调高,自然有了名句,五代\北宋词就是最好的凭证。所以《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就是“境界”。
既然境界是最高的标准,那么词中都有哪些境界呢?(学生回答: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怎样的词“有境界”呢?(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注重炼字)
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发现前六则围绕“境界”一词,展开了不同角度的阐述,那我们就重点来研读这六则,走近好词的境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将这六则齐读一遍!
【合作研:1活动】:研读文本,理解“境界” .
合作研讨:研读文本,理解“境界”
(学生朗读后),王国维“境界”理论中最重要的两组分类就是“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那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研讨这两组概念。
研讨1:
首先我们来看“造境”、“写境”
作者在哪里具体阐释了。(第二则)
……
境界说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末词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