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9 14:52: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000字。    11  香菱学诗
●点击学习目标
▲      知能目标
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 情感目标
从文中领悟学诗方法和做诗诀窍,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文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 刷新知识库存      曹雪芹通过香菱的口提出了诗歌中有关情理和逼真的美学问题。香菱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第四十八回)她并举了王维三首五言律诗《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及《辋川闲居赠斐秀才》:“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诗句阐明她的看法。她认为这些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如孤烟的“直”、日落的“白”、天地的“青”、落日的“余”和孤烟的“上”,都有看起来无理,想起来却是有情有理的特色,而且这些诗歌都具“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表现手法。这里所说的“理”是指思想的逻辑性、准确性;“情”则是指感情色彩;而“逼真”则是指真实性和鲜明性。曹雪芹通过香菱的表述,表达了他自己的诗歌美学思想。
     其一,诗歌是非常感性的文学作品,它首先必须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形象,即香菱所说的“有情”才能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干巴巴说理的诗歌是无法让人为之吸引和倾倒的。但是诗歌光有形象和情感也不行,它也必须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其中严密的逻辑性和无可怀疑的准确性更是不可或缺。就算是写景的诗句,如吸引香菱的王维的诗句,也是诗人精心观察自然景物后,利用逻辑思维长期印证的结果。诗人还必须确保描绘的准确性,即是会不会“有过之”,会不会“无不及”,会不会恰到好处?它是否具有概括力,浓缩力?它是否能与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配合得和谐完美?而且会不会由于它们的存在而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魅力?甚至能不能形成一种风格?王维的诗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诗人在描绘景物时,观察入微,千锤百炼的结果。
      其二,一般上,好的诗歌都具有真实性和鲜明性,即香菱提出的“逼真”。诗歌作品的真实性应包括两个层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