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媒体观点撷英”2015年12月号第5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4 9:12:2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79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媒体观点撷英 ”2015年12月号第5辑
  整理 fcs2002
  1. “主要看气质”为何能风靡朋友圈
  2. 司法救助: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 精准扶贫不妨引入“参与式扶贫”
  4. 红色预警,究竟“预警”了什么
  5. 教授秀错场必被“笑场”
  6. 用合作化解蛮霸的地方保护
  7. 推行2.5天假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8. 两天半小短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9. 处罚应对雾霾不力者要动真格
  10. 这样受骗的警察不丢人
  11. 车补“新福利”隐忧需用监督机制化解
  12. 打击“黄牛”还是难为“候鸟”
  13. 金钱鼓励让献血变味了吗
  14. “最牛开发商”与“全国第一拆”之关系
  15. 拆楼,能否拆出一个问责范本
  1. “主要看气质”为何能风靡朋友圈
  2015-12-09 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谢建东
  这两天,估计很多人都被叫做“主要看气质”的游戏刷屏了,或者自己就曾参与其中。笔者想追问的是,这样一个游戏为什么会如此火?背后的传播规律是什么?人们参与游戏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游戏的规则:某人在朋友圈发一张自己的照片,并配上“主要看气质”的字样。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评论,那么发状态的人就可以通过私信要求那些点赞或评论的朋友,要么发一张自拍照并配上相同的文字,并且不准说明是游戏,要么给自己发5.21元的红包。
  从传播的角度讲,照片具有自我披露的功能,“气质”隐含有戏谑的味道,“5.21”的谐音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点赞和评论则拥有了参与游戏的心理基础。这样一个游戏之所以能够快速蔓延,主要是满足了“病毒式传播”社交、娱乐、变异的要素要求,再加上社交平台本身所特有的传播方式,即通过朋友圈套朋友圈的方式实现参与人数的几何级增长。
  游戏通过社交平台扩散,人们参与游戏的基础是线下真实的社会关系。对于一个喜欢晒自拍照的人来说,这样的游戏根本就不存在问题,反倒是多了个乐子。对于那些不习惯在朋友圈晒照片的人,完全可以用其他搞怪、搞笑、夸张的照片代替,或者根本就不去理会。除此之外,参与者可以在不改变游戏本身的前提下对规则进行变通或修改,比如红包金额、配图的文字,使其变得更加个性化。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或许你正想发一张自拍照而苦于没有一个借口,或许你只是为了应付某个朋友的邀请而勉强为之,或许你对这样的行为有着莫名的反感……只是,当你收到或没收到一个朋友要求你参加游戏的私信时的感受,其实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你们线下关系的真实状态,以及对彼此关系的心理期待。就微信朋友圈状态发布的技术而言,给谁看不给谁看,提醒谁看,都是可以控制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担忧的隐私问题,在技术上是可以部分解决的。若要说绝对的隐私,互联网上其实人人都是透明的。此外,照片作为一种图像,其构图、风格,以及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等,其实有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就游戏本身而言,如果你是游戏的被动参与者,点赞或不点赞、评论或不评论,接到朋友的私信之后,发不发红包、参与或不参与,都是具有选择权的;如果你是游戏的发起者,发布什么样的照片和文字,拥有选择权和编辑权,时间和空间是可控的,对于参与到你所组织的游戏中的朋友,你想邀请谁参加、不想邀请谁参加,也是具有选择权的。也就是说,游戏如何开始、怎样结束,都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决定的。每个人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游戏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种游戏既有社交、娱乐的功能,又能使个体拥有主动权和控制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其为什么风靡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有人会追根溯源,说该游戏起源于某明星新专辑发布的自拍照,暗指可能是一种网络营销的手段。若果真如此,这样的营销无疑是成功的。游戏的特质、传播的要素、心理的需求,加上社交媒体的属性,使基于游戏的传播和基于传播的游戏融为一体。至于商业宣传与社交游戏的伦理,那是需要另外讨论的问题。(谢建东)
  2. 司法救助: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015-12-09 09:46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兵临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救助制度的长远效应,还需从系统论的角度完善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诉讼费减免、社会救助等衔接机制,纳入日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些因案件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将可获得国家司法救助。近日,中央政法委等6部门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8类可获得国家司法救助的人群。
  官司打赢了,胜诉人却拿不到一分钱;犯罪人被绳之以法,受害人的生计却无着落……实践中的类似“赢了官司,输了生活”的现象并不鲜见,让一些人甚至怀疑司法救济的效果。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背景下,建立全国性的司法救助制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