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850字。
确山二高 高二 年级 语文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刘娜 使用人:
【教学主题】《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知识梳理】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什么叫什么?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相关链接
⒈作者介绍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士。他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⒉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告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三.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明确: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四.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 (娉,通“聘”;取,通“取”; 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 (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