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0200字。
抚州一中2005—2006学年度(上)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周桂阳 时间:2005.9.2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伉俪(kàng) 慰藉(jí) 衅钟(xìn) 商贾云集(gǔ)
B.福祉(zhǐ) 崔嵬(wéi) 忖度(dù) 轻鸢剪掠(yì)
C.稗官(bàì) 妍媸 (yán) 逾垣(yuán) 天崩地坼(chè)
D.邂逅(xiè) 口讷 (nà) 怃然(wú) 咸与维新(y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荫 至高无尚 融汇贯通 贻笑大方
B、暮霭 震聋发聩 幻化无方 惊魂甫定
C、虫豕 疾首蹙额 回肠荡气 目不瑕接
D、汗颜 芸芸众生 溘然长逝 弱不禁风
3、给下列各句的空处填上适当的词,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 风格。
②由舞台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 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
③猜想应当与真正的 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
④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 ,只像吹着芦管。
A、根本 构成 晦涩 单调
B、根本 构造 黯淡 单薄
C、基本 构成 晦涩 单薄
D、基本 构造 黯淡 单调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对于我们这些不是物理学家的人来说,自然没有必要去为“现时”的物理意义而惴惴不安。
C、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D、王帆参与竞选班长获得成功后,决定精心准备一个晚上,于第二天早自修时粉墨登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作文立意能否深刻,首先不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的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
C、昨天是参赛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大赛组委会又收到15个代表队递交的参赛报名申请。
D、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20世纪4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B、《诗经·斯干》那首诗里就是拿舞的姿势来赞美周宣王的宫室,说它“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C、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D、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
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这个判断似是而非。说音乐有更大的宽容度,可;说它在感染力或包容度上优于歌曲,则并不那么恰当。事实上歌是一种极特殊的形式。我一直并不把作歌看成填词谱曲,原因即在此。我觉得歌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器乐(音乐)的方式和逻辑。理想境界的歌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