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7 11:00: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18道题,约8680个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4)题。(共8分)
  【甲】浅浅一杯茶,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众一方面来说,茶可以化腥解酒,待客迎宾。北京旧日的大碗茶是人们夏日解暑祛热的最佳饮料,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社交、集会和交易的最佳场所,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中就可一见端倪。如今,老北京的茶馆大多(xiāo  shēnɡ  nì  jì),四川的茶馆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泡茶馆、摆龙门阵好不自在逍遥。从雅文化的一方面来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他们在茶香中酝酿诗情,泼墨挥毫,颇多雅趣。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酒阑更喜团茶苦”,“赌书消得泼茶香”,俱都深谙茶中真趣。
  南宋时期茶种和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明朝中后期日本高僧利休开创日本茶道,定下“和、敬、清、寂”茶道四规。知堂老人①在《泽泻集》中曾对日本“茶道”有一精辟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日本的追求“静思”与中国的追求“雅趣”成为东方茶文化的两大代表。在东方的土地上,。
  【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楹联作为最小单位的独立文学作品,浓缩了汉语的精华。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在与茶结缘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茶联,如“得与天下同其乐,”、“;茶自峰生味更圆”、“,书能香我无须花”、“汲来江水烹新茗,”等。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注:①知堂老人: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翻译家。自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葩(p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B.葩(p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C.葩(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D.葩(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2)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 分)
  答:
  (3)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填入【甲】文第二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B.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C.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D.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4)下面四句分别填入【乙】文中横线处,可以构成四副茶联。请将这四句的序号,依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 分)
  ①茶亦醉人何必酒②买尽青山当画屏
  ③不可一日无此君④泉从石出情宜冽
  答:
  2.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共6分)
  (1)请你从下面两则消息(节选)中任选一则,拟写标题。(2分)
  【甲】1985年以前,北京地区有正式博物馆39座。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备案登记博物馆172座,增加了133座,平均每年新建4到5座。北京地区的博物馆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来讲都位于全国前列,并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硬件水平已经接近峰值,以后应更侧重于软件方面的建设,这才是博物馆持久发展的关键。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12月17日第A09版)
  【乙】不论是游客众多的大英博物馆,还是地方专题展馆,笔者几乎每次去博物馆都能看到有很多中小学生在参观,带队的老师要么让学生自己结成小组在博物馆里寻找问卷的答案,要么组织学生集体席地而坐对展品逐一讲解。展馆里不管是管理员还是其他参观者,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每每看到这些青少年可以把博物馆当课堂,我真是有些嫉妒!
  英国博物馆界的人士认为:英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要履行其内容,保护儿童参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的自由,因此博物馆这类公共文化场所就有义务通过加设解说、活动或者其他方式,使博物馆符合青少年的口味,让天真的孩童能和成年人一样领会到博物馆的乐趣。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6日第06版)
  答: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2分)
  【甲】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乙】《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答:
  (3)请仿照示例,向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或其中举办的某个展览。(2分)
  示例一:兰州“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示例二:北京自然博物馆“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展览——再现亿万年前的远古世界,感受远古生物的神奇。
  答:
  3.默写(共6分)
  (1)征蓬出汉塞,①,(王维《使至塞上》)
  (2)②,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复行数十步,③。土地平旷,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4)人们常借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⑤,⑥”来表达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4–6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