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突破手段: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逐个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段媒体、录音机,讲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简介
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余姚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但他们贫苦而善良。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板书:老王
杨绛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和翻译家杨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文章重点出来的有关该作家与其夫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
出示PPT: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和译著《唐吉珂德》,长篇小说《洗澡》与张炜地《古船》一同被列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初选作品集,当初被最为看好的获奖作品集,但最终因各种原因而遗憾地落选。
钱钟书:字默存,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之一,堪与茅盾《子夜》媲美的长篇小说《围城》。
文化大革命前后背景:主旋律是集体化、国家化、公有化;
主旋律是打击、改造知识分子;
主旋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的人是文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