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251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二)掌握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三)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生死观,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生死观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PPT课件、白板、QQ图片传输
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
教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每年都会有很多网络热词产生,我今天就说一个词看看大家了解不了解——“毁三观”中的“三观”是指哪三观?
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人活世上,这三观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人大家对其进行过深刻地思考、探讨。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等,大家想一想,他们说的这些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有对生死的看法
教师:对,今天我们通过《兰亭集序》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一下王羲之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