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ppt46
- 资源简介:
共21张,约4320+830字。
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
1、教学目标
(1)、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内心活动,分析作品主旨
(3)、学习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2、学情分析
文章篇幅较长,拟在课前自读的基础上,用“主问题”导学,用一个课时落实教学目标。贯彻“用教材教”的思想,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方法(“授之以渔”)。
以索科洛夫的形象分析为教学重点。
3、重点难点
了解双层叙事结构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
准确把握索科洛夫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2年底,中国文坛上迎来了“破天荒”的喜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人”的?
评委会的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自己说辞:表现了苦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习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个怎样的文本呢?
同样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手。
同样是表现苦难的。
二、初步解题
意图:从题目入手,梳理故事情节。
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
明确:索科洛夫
追问:索科洛夫的身份?
明确:红军——农民——工人——战士——战俘——?
谁知道“遭遇”的意思的?
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的)
索科洛夫的故事?
“引文”部分的遭遇:十月革命参加红军;大饥荒时失去双亲;复员后务农做工,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卫国战争时离家参战;1942年受伤被俘,逃跑被抓;俘虏少校,成功回到部队。
“正文”部分的遭遇:
逃回部队——收到妻子和女儿死讯——找到儿子阿拿多里——儿子牺牲——在乌留平斯克认识新儿子凡尼亚——遭遇车祸——到卡沙里谋生。
三、分析人物形象
伴随这种种遭遇,索科洛夫的心理状态怎样的?请依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1.逃回部队<p1>(“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受到过人的待遇”)——喜。“激动极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剥夺
2.家破人亡<p3-5>(“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了一团,怎么也松不开”“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悲。
3.找到儿子<p6>(“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喜。憧憬着和儿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图景,说明对和平的向往。
4.儿子牺牲<p7-9>(“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这么厉害吧“)——悲。
这里索科洛夫为什么没有哭?
因为他这时因战争失去了儿子,失去了最后的亲人。一个人绝望的不是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