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苏幕遮》ppt1
- 资源简介:
虞美人
苏幕遮教案.doc
《虞美人》教案.doc
苏幕遮课件.ppt
虞美人.ppt
虞美人苏幕遮导学案.doc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虞美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背诵诗歌
2. 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教
学
设
计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钟)
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苏幕遮》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全文,把握节奏,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
与活动设计
一、作家作品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二、朗读诗作
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上阕
1、指读诗歌上阕、思考诗歌内容
2、提问A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B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概括意境的特点。
明确: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