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ppt28
- 资源简介:
共43张,约1780+1510字。
【导学】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一、自学引路
(一)作家与作品介绍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此外,著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出塞》。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二)积累有关边塞诗的常识
1.边塞诗的形成。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3.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如霜月光和似雪沙漠两个朦胧意象营造
……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燕歌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重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教
学
设
计
一、检查旧知(5分钟)
二、个性化导入 (1分钟)
三、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2分钟)(见学案)
四、整体感知(5分钟)
1、听朗读,注意划出诗中描写边塞景物的词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2、说说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凄清、苍凉、开阔
3、“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可以想象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士兵的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