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兼及《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050字。
《我心归去》兼及《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身在法国却归心似箭的真正原因。
2、能力目标:学会用点评法来深层解读文本的内涵的能力,并深切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这种“家园之思”情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用点评法来深层解读文本的内涵的能力,并深切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这种“家园之思”情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通过文本中的赏析注释来指导理解文本,教师不时地让学生懂得赏析在文本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抒发上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时时应该注意这种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看“我心归去”这个课题:
作者的心回哪里去?明确:故乡
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明确:法国圣•纳塞尔市
那么“我心”为什么要“归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文本
(一)、这篇文章重点交代了作者归乡的原因,这原因有浅层面的中等层面的和深层面的。
那么浅层面的原因是什么?中等层面的原因是什么?深层面的原因又是什么?
教师明确:浅层面的是作者在异国他乡感到强烈的寂寞和难耐,决定归乡。这主要体现在1—4自然段。
中等层面的是作者对亲人、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决定归家。这主要体现在5—6自然段。
深层面的原因是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哲理性思考:故乡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心灵皈依。这主要体现在7—9自然段。
(二)、解读文本
1、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感受。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待遇如何?
教师明确: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好评,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在浪漫的法国,他仅待了一个月就心归去了,难道法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吗?他在法国的待遇如何啊?
教师明确:法国环境条件好,“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蓝海”、“绿公园”。
2、编者在“对话栏”里说“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为下文作铺垫”,你同意吗?
教师明确:同意。物质环境的优裕和作者在异乡的特殊感受形成强烈的反差。
3、教师提问:作者在异乡感受到什么?他是怎样表现这些感受的?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点评。
教师明确:他感受到“难耐的冷清”。
重点语句及评点如下:
(1)、“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一个“弃”字道出了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