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 资源简介:
选修 诗歌散文5单元
12郎.doc
《伶官传序》谢ppt.ppt
阿房宫赋 (1).ppt
祭十二郎文-谢.ppt
伶官传序学案.doc
六国论.doc
文与可xuean .doc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
《祭十二郎文》学案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任职,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
……
《伶官传序》学案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只是庄宗宠幸伶人啊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líng)官 盛(chéng)以锦囊 誓天断发(fà)
C.抑(yì)本其成败之迹 仓皇(huāng)东出 乱者四应(yíng)
D.吾遗(yí)恨也 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而前驱 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吾遗恨也 恨:悔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还是。
泣下沾襟 泣:眼泪。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岂非人事哉 人事:给人安排工作。
3.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六国论》学案
一、知识点归纳
1、重点词语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 )
②思厥先祖父 厥( )
③暴霜露,斩荆棘 暴( )
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 )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 ( )
⑥始速祸焉 速( )
⑦洎牧以谗诛 洎( )
⑧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 )
2、词类活用
①不能独完(完: )
②诸侯之所亡(亡: )
③义不赂秦(义: )
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
⑤李牧连却之(却: )
3、古今异义
①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父亲的父亲,即爷爷的别称)
②可谓智力孤危(古义, 今义,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③刺客不行(古义, 今义,不能、不可以、没能力等)
④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 今义,侧重于描述事件过程的一种文体)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谓语,“至丹以荆卿( )为计”)。
②邯郸为郡(省略定语,“邯郸为( )郡”)。
(2)状语后置句
③赵尝五战于秦 (“ ”,即“赵国曾五次与秦国交战”)
④其势弱于秦(“ ”,即“六国的实力比秦国弱”)
⑤后秦击赵者再( ”,即“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3)翻译被动句
⑥洎牧以谗诛
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知识点练习
1、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