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河北专版):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 资源简介:
约19090个字。
第5讲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010~2015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 2016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成语)”是河北中考的高频考点,近五年有四年进行了词语的考查,包括积累、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均为选择题,分值3分。预测2016年考试内容不会有太大改变,但题型趋于多样化,需认真对待。需对具体语境中的多义词、同义词、关联词语的辨析,词语(特别是成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对字词义项的判定等内容重点进行关注。
2015 成语使用 选择 3 3
2014 — — — —
2013 成语使用 选择 3 3
2012 成语使用 选择 3 3
2011 词语辨析 选择 3 3
2010 — — — —
《语文课程标准》与《河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规定:“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新编字典(2012年修订版)》中收入了近年来出现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及口语交流中被广泛使用的新词语,如“给力”“秒杀”“微博”等,反映了语言文字发展的时代特征。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此部分考查的热点主要表现为:①辨析初中课文及生活中常见词语(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②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③常见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④常见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应”和“映”,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分了。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在“集市”含义的场合就错了。例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错误。(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这类考题一般在修改病句中考查。
第四,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在备考期间以课文下的重点注释为主。
第五,对年度产生的新词或新编字词典收录的新词给予一定的注意,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词,如近两年流行的“给力”“囧”“正能量”等。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主观臆断而造成误用。A项“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也看不过来。句中“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看也看不过来,用词贴切。B项“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用来形容“我对她的好感”,符合语境。D项“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符合句中语言环境,用词准确。C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天气变化”,不合语境,故C项成语运用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