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3670个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梳理故事情节。
(2)、有创造性地改写课文,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象思维的火花,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要能真正深入感受文章“爱”的主题,并不是很容易的。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童话故事中去感受“爱”的氛围,再从字里行间去理解“爱”,然后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用生活现象去感动学生,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使学生对弱者产生同情心,感受自己身为正常人的幸福。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盲孩子的心声。
(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4、教学过程
【导入】童话之旅(一)----创设情景,感悟导入
同学们,在打开课本之前,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想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一分钟,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出示幻灯片1并做解说),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这漆黑的一分钟里,同学们都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黑暗里,永远都看不到光明,我们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故事,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子的心情。(展示课件3并板书题目)
【讲授】童话之旅(二)----跳读课文,把握情节
讲授(一):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就是重在同学们的阅读体会,老师只是起着指导同学们思考的作用,当然,老师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文中一些重要的问题。
1、如何阅读一篇童话作品?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呢?一般来说,就是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把握思想感情,再带有感情的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童话才能感人、动听。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童话,那么这篇童话从哪里开始呢?就从这里,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1—6自然段。
2、师生一起品读1—6自然段,要锻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并逐步把握故事情节。
【活动】
活动(一):
1、品读1—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盲孩子在童话开始时的生活是怎样的?从这一部分的哪些词语、语句可以看出来。(悲凉、寂寞)
2、这是盲孩子在童话开始时的生活状态。你觉得读这部分文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用什么样的语气?(悲凉、同情)
同学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体现盲孩子内心的孤独寂寞?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对盲孩子的同情?(语调要缓慢,要抓住一些词语进行重读,比如:强调“永远“”生活“”黑暗“”很“,重读这些词可以读出盲孩子的孤独。)同学们试读一下。
【讲授】
讲授(二):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童话的结局是动人的、美丽的,盲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看见了一切。盲孩子曾很久很久的一个人生活在黑暗里,那么孤独寂寞,猛然间他睁开了眼睛,看见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