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优质课】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课件+教学设计(1份)+教学反思(1份)+视频+其他(5份)
《雷雨》教材分析.doc
《雷雨》课后反思.doc
《雷雨》课件设计.ppt
电影《雷雨》片断(课文节选).mp4
雷雨观评记录.doc
雷雨教学设计.doc
雷雨效果分析.doc
雷雨学情分析.doc
《雷雨》教学设计
邹城一中 马明懋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把握冲突。
2.品读台词,分析人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母子不相和却相乱,兄弟不相亲却相斗。
这就是有人对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电影片段《雷雨》的评价,这部电影是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戏剧改编的。戏剧《雷雨》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一定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提问学生)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22 入南开中学,入“南开新剧团”。
1925 年开始演戏。
1928 入南开大学,
1930 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作品。
1933 发表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1935 创作《日出》奠定了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另有《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家》(改编巴金小说)等。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
2.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提问学生)。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