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5510字。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渠县文崇镇第二中心学校王强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体会演讲词及其口语特色,使学生能从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一步体会演讲的艺术效果。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专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本文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与严密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计划: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了,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举手告诉老师?(学生告知后教师继续讲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拥有了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不喜欢而轻易的选择“跳槽”,还是硬着头皮苦干下去呢?或者你因为自己是干农活这样的工作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是因为你是个政府的官员而趾高气扬?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呢?在我们九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研讨这篇文章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研讨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年间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时人合称“康梁”。其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介绍: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的一次演讲。
3.向学生介绍“演讲”的有关知识:
所谓“演讲”,既有“演”,也有“讲”,除了语言表达以外,还应该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演讲者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如“讲”而不“演”,就缺乏形象生动的感人力量;重演轻讲,就会喧宾夺主,冲淡演讲的内容,削弱演讲效果。
演讲不能只是念讲稿,如果没有眼神的交际,没有恰当的手势,就没有现场交流的生动效果。如果运用恰当,在讲稿基础上的现场即兴发挥能够获得与听众的心灵交流。
4.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读后,教师问:能否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