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ppt
- 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课件、增分突破8份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四.ppt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二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二.ppt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三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三.ppt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四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一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一.ppt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一 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①非吾耦②,付与骚人定等差。
【注】 ①江蓠: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②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右兰花?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写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右兰花在冰天雪地里竞相绽放,虽然鲜为人知,却充满了勃勃生机,这表现了右兰花具有不畏严寒、高雅圣洁的品性。尾联借右兰花因为江蓠、圃蕙任凭文人骚客评价定级而不屑与之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洁的情操与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子矶【注】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古诗”。首联将陡峭的岩壁、缥缈的阴云、孤亭一一呈现,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但因有阳光的照射便在凛冽中给人带来一丝暖意。颔联和颈联分别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尾联“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是“点睛”之笔,有了前面的环境描写,一个悠闲的垂钓老者的形象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 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
……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
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高卧”“仰看”等词表现作者的悠闲情态。答题步骤:首先点明“休闲”“悠闲”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点明“插”字所体现的陡峭、挺拔的形象。
(2)本题从词语的角度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回答问题时先写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多指字典本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所在诗句的含意,再写出词语在诗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
增分突破三 思想感情鉴赏之解题“密码”
1.(2015•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关键意象联系全诗从构思,用词、修辞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重点把握后两联。第三联中的“愁”字和题目中的“残”等情感词汇,很明显表达的是作者的愁苦,第四联中“拂拭朝簪待眼明”意蕴深刻,要联系作者的遭际(注释)进行理解。
答案 (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
……
增分突破四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
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应从主观(诗人自己)和客观(他人及环境)两方面分析,要密切结合文本找到对应的信息点,然后逐条概括列举。由题目“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朋友乔迁之喜令作者开颜;由山水、碧松、红药等美丽的景致可知诗人开颜是因为朋友新居环境的优美;由尾联可知主人的品味和诗人志同道合,这也是令诗人开颜的原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态、景情关系等方面。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突出表达效果。颔联、颈联写景时罗列了一系列意象,景致随着作者观察点的变换而变化,很有层次感;“疏种碧松”“多栽红药”是实写,“通月朗”“待春还”则是虚写,虚实结合,其间也寓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