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8 21: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br>
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br>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br>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br>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br>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br>
教学设想:在复习诗歌鉴赏时,先给同学们介绍有关鉴赏诗歌的专业术语,这就要从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入手,然后复习语言风格、作者诗歌的风格,再此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分类复习,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解题方法。<br>
教学课时:十课时<br>
第一课时<br>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br>
一、  考点评析<br>
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改变为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范围从新诗古诗并举缩减为古代诗歌。从高考角度看,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较好地完成诗歌鉴赏题已成为全体语文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笔者认为,根据作品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和鉴赏,是我们常用的基本的方法。但是,目前的语文报刊上的高考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指导文章,大都注重所谓解题技巧的指导,总是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尤其是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我认为,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抓住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教学和考试的根本目的,这样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r>
二、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br>
    在鉴赏诗歌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术语的运用,同时在鉴赏诗歌时必然要结合诗人在诗歌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本节课就先从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下面结合具体例子重点分析以下一些表现手法。<br>
㈠赋、比、兴<br>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r>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用了这种手法。<br>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br>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