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10字。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丹阳市鹤溪中学 朱网军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网络时代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而网络时代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新教育模式正在进一步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也是信息社会的学习者等角色。教师的功能更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迅速的转变并适应教师的新角色,才能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首先,网络环境下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形成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更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随着Interent网络的出现,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它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着学生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即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能适应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