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2 21: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00字)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大新东门职中:黄新伟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应该是怎样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它进行研究和表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具体的教育行为、问题,以此领悟、体会今天的教师要有怎样的教学观。后者,也许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些。
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观”
教学总是要讲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学当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然而,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支配下,对教学效果也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就相应地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教学效果的。一堂课结束了,它的效果如何?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识了该识的字,懂了该懂的词,记住了该记住的知识,理解了该理解的问题——这个“该”表明是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正确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要点,于是谓之“教学效果好”。与这种好的教学效果相伴随的,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分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一定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教学质量高给教师带来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激励着教师继续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这可以说是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教学效果观。
这种教学效果观到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呢?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教学目标越来越“明”、越来越“准”。经常看到,上课伊始,教师就务必使学生明确一堂课要做哪几件事,立足于让学生明明白白得到些什么,甚至是“一课一得”,那使用的策略常常是“单刀直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人们把目光盯在最后的结果上,至于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像是并不重要。有人不是这样讲么,不管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一堂好课。于是,学生很难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快乐,很难经过个人的真切的体验来获取知识,很难通过交流、合作来学习——更难在合作、交流中获得预设之外的知识。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它顾及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追求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惠,是一种短期行为。说到底,这种对教学效果的认识、理解是“应试教育”的氛围和理念下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显示。
今天,基于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效果观。我们意识到,正确的教学效果观,应该追求长远,而不能只顾眼前,应该讲求实质,而不能浮于表面,应该注重综合,而不能囿于单一,应该将“预设”与“生成”并重,而不能只看“预设”。评价课堂教学,只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看过程。一堂课结束了,即便学生说不出得到了怎样的明确的知识,然而,他确实交流了,沟通了,讨论了,体验了,操作了,经历了,你能说他一无所获?你能说教学效果不明显?至少要比记住几条干巴巴的结论得到的多,其教学效果也是深厚持久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意味着,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不是没有根基的,不是仅仅面对检测、考试的,而是能够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成为内化了的个人的知识、成为能够自如运用的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如何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观”
近二十年来人们探索并谋略完善或建立某种教学模式的探求和努力,表明了对传统的灌输式的僵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不满,显示了对科学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的追求。毫无疑问,这种对教学模式的“破旧立新”的热情和努力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促进了先进而多样的教学理论的引入和介绍,促进了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促进了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