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9 15: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再别康桥<br>
<br>
<br>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   (一)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二)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三)课后练习 1.完成练习第四题。 2.谈炎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