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2 18:4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课时,约3000字。
阿Q正传
教学设想: 
(1)语文课强调“一文一得”、“一课一得”,这就得大胆的取舍。根据《阿Q正传》课文特点,在适当介绍背景知识的前提下,预设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学生分工合作探讨交流,教者点拨,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研讨法。
教学目标:
1、感悟、分析阿Q等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性格;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2、理解小说笑中含泪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
4、关于教学难点的说明。教学难点是“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阿Q精神的核心是其精神胜利法——就是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像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向我们展示的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的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的问题,他一直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在谈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时就说:旨在“画出这样沉默的魂灵来”,在鲁迅描绘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形形色色的国民劣根性之中: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愚昧麻木,卑怯巧滑、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证明了鲁迅的这些对国民精神的否定和批判的正确性,惟有阿Q精神之核心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当今现实社会中,竞争激烈,每天都有失败者、受伤者,人们还是需要一点的”,习题也设计了这一道题目供学生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是多向性的,但正因为答案是多向的,就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批判错了吗?——所以将“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确立为教学难点。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
主要教学环节:
(1)导入课文。温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名句。
(2)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A.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庄“未庄”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册,阿Q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B.介绍创作意图:
描绘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的民众的苦难,悲惨又愚昧的人生,希望能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可以说,《阿Q正传》是鲁迅为疗治病态的社会,疗治病态的人生发出的痛苦的呐喊。
C.介绍国民性问题。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中国民族的“种性”是“孱弱”的,他根据“优胜劣汰”的公式,认为中国民族有灭种的危险。而鲁迅所说的“国民性”的缺陷也是“种性”或民族的弱点。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正在走向衰亡。中国社会变得奇形怪状。畸形的社会必然产生畸形国民。鲁迅敏锐的看到了中国的衰败,在于愚弱的国民。在日本,那个使鲁迅受到强烈刺激的日俄战争影片中被砍头者和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