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ppt(课件+检测,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课件+检测)(5份打包)
│单元概述.doc
├─浙 东 学 术
│浙 东 学 术.doc
│浙 东 学 术.ppt
└─9 《日知录》三则
9 《日知录》三则.doc
9 《日知录》三则.ppt
经世致用 救世济时
“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一种文化学术的价值标准是它的实用性,即由文化学术价值向政治伦理价值的转换。
在先秦时期,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过“格君心之非”来塑造理想君主,并从而重新建立统一的社会价值系统。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南宋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疏之学。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态度。而以
……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9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1613—1682),汉族,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之祖,成果累累。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全书1 000余条,文字最长的5 000多字,最短的只有9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术数、地理等类别,顾炎武自己则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节选三则内容要点如下:《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识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一、注音
无稽________ 谀妄________ 舛漏________
菑畲________ 潢潦________ 襟裾________
摭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隐纪政事也,察民隐也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魏有隐士曰侯嬴 诸将无敢隐朕
传庶乎其传也与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 东 学 术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文学理论名著。曾编纂《史籍考》,拟尽收古今史部书叙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传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
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所以他的见解,“颇乖人好恶”,直到他死后,才更被人重视。
提出“道(理)寓于器(事物)”命题,认为“道”是客观事物之规律,“求道”应根据对事物的实际考察。所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学术趋向。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的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流弊。其学说至清末始为人重视。1922年有《章氏遗书》刊行。
一、注音
天铎________ 蕺山________ 迥殊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书而为经世之书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素不闻诗书之训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