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讲文言虚词ppt
- 资源简介: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语文)配套(课件+文档+题库)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文言虚词(3份打包)》
第三讲 文言虚词(同步练).doc
第三讲 文言虚词(课件).ppt
第三讲 文言虚词(讲义).doc
第三讲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有些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
(一)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
(二)常见虚词:何、乃、且、若、所、焉、因、则、与、乎、也、者
精要点拨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也、焉、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注意: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主要指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
(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
第三讲 文言虚词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
(一)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
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
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
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什么身份”
⑥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
⑦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⑧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介词,表示“在……时候”
⑨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
⑩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
⑪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
⑫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⑬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
⑭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副词,“已经”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