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亚非拉短篇小说》ppt(课件+习题+单元预览,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亚非拉短篇小说
13《小径分岔的花园》 :行走在时间的迷宫.ppt
11《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节选) :天方有夜谭.ppt
11《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节选):天方有夜谭.doc
12《喀布尔人》 :一样的父爱.ppt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doc
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doc
4单元预览.doc
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
11《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节选):天方有夜谭
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①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②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③土地,朝④秦楚,莅⑤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⑥,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⑦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⑧人与楚⑨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⑩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⑪,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⑫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注释:①采色:即彩色。②便(pián)嬖(bì):君王左右被宠爱的人。③辟:开辟。④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⑤莅(lì):临。⑥若:人称代词,你。 ⑦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概”“几乎”“可能”等多种含义。⑧邹:国名,就是当时的邾国,国土很少,首都在今山东邹县东南的邾城。 ⑨楚:即楚国,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大国。⑩盍:“何不”的合音字,为什么不。⑪涂:同“途”。 ⑫愬(sù):通“诉”,控告。
译文: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
……
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
大 学
原文: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④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⑤。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⑥;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⑧;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⑩,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⑪。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⑫。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⑬,未之有也⑭!
注释: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
……
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
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
大 学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①《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②。”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④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⑤;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兮者,恂栗也⑥;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①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īwūyù(xiànwū hū译文:《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