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浙江省台州市第一次高考复习研讨会资料ppt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pdf
  • 资源大小: 10.7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30 12:06: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次复习研讨会资料,包括两节公开课课件,两个高考阅卷心得和备考建议课件,还有一个丽水市教研员的写作讲座稿,对2016年的高考复习有帮助作用。

2015年10月22日台州市第一次高考复习研讨会
“现代文阅读”2015高考阅卷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古诗文2015高考阅卷分析及复习建议.ppt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pdf
如何读懂古诗.ppt
现代文阅读之探究题解题指导.ppt

  高考作文备考辅导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
  一、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见附录)给下面8篇作文打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1 作品映心,外物改性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认为是不错的。语言是表达内心的工具,倘若文字不能将内心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文字就丧失了其意义。而通过文字,我们也就可以读懂作者内心,由此来了解他的为人:性情褊急则文局促,品性澄淡则文悠远。
  然而仍会有一些特例出现。古之奸臣中,虽人品遭后人世代唾骂,但其中不乏一些艺术造诣高超之人。他们也绘花鸟鱼虫,山水草木,意境同样也很高远。
  于是似乎这些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因此也不再可信了?
  诚然,那些奸臣之作为与其之作品处在对立面上,但实则那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其心性。因为在挥毫泼墨之时,他们回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自我,那时不再有权力、金钱、地位影响着他们,所以是世俗之物将它们拖入世俗的泥淖,而他们自身恰好也无法拒绝这闪闪发光之物。倘若他们的内心够坚定,那些俗物也将奈何他们不得。可惜心理性格上的弱点,将他们推下万丈深渊。
  就如同现在,诸多贪官被调查出家中有大量的名人字画,奇石怪玉。赏画玩玉本也是高雅之趣,却沾上了铜臭味。贪官有着一颗高雅之心,但没有保持住高雅的本真。或许倘若他们没钱没势,还会成为一个高雅之士,自己也作画刻章,极尽风雅之事。
  而反观那些将名利与高雅区分开来者,被后世长久赞颂。
  张志和在平步青云之时,将名利与自己的志趣在心上掂量了一下,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做了一个逍遥自在,自得其乐的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寻鳜鱼,访桃花,淋着斜风细雨,也不着急回家,充分感受着自然的美好,自由自在的快乐。并就此写下了一组脍炙人口的《渔歌子》。让后人感到其高雅之趣,风流之态,淡泊名利,远离世俗之纷扰。
  他的作品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恬淡的品性下成就了一个意境悠远的作品。其实每个人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都是循着自己的美好、自己的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