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关于《儒林外史》备课参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29 20:39: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410字。

  §Ⅳ•从士林到官场
  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社会小说的作者有着对社会问题强烈关注的热忱,他们直面现实,以冷峻的笔调、写实的笔法,刻画了一大批士林和官场人物,借此剖析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这些作品从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时的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假托历史,也往往只把历史作为幌子,其真正的着眼点仍在于现实人生。这些小说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制度行将没落,各种弊端日益明显,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潮,开始反思社会问题,并用自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这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开始把自己的使命感交给小说来承载。
  这些作品或讽刺,或谴责,或温婉,或激愤,风格多样。《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两位作者都有着关注社会的极大热忱,一个是“文章大好人大怪”的狂放之士,有感于士林的败德无智,试图重整士林;一个则因“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时放光明”,而“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随着清王朝在军事政治上取得成功,它的文化统治政策也愈来愈深入人心。文士们醉心举业,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吴敬梓十分憎恶当时士子热中科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风气,把希望寄予落拓不得意的文士和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怀着这种心情,他写出了卓绝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直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按照其本来面貌真实描绘,很少把讽刺的对象进行夸张和漫画式的处理,这样,就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近代末期,民族危机愈加深重,民众普遍对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感到无望,纷纷探索国家的出路,在政治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文学上也相应地出现了改革的潮流,“小说界革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直面晚清官场的腐败,运用漫画式的、夸张的笔法,笔无藏锋,大力渲染,刻画了一幅幅官场群丑图,撕开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种种假面。
  本单元两部小说有着前后承继的关系,《官场现形记》无论从结构安排,还是讽刺手法上,都有着对《儒林外史》的借鉴痕迹。比如,整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故事的前后串联,明显是对《儒林外史》的借鉴。但是,在艺术上,《儒林外史》比《官场现形记》要精妙得多。《官场现形记》对现实的态度是一味地暴露、谴责,缺乏深思和反省,更缺乏理想的光彩;人物缺乏典型概括,过分渲染夸张,因而给人印象并不深刻。而《儒林外史》刻画了一大批典型的士人,这些士人有的可叹,有的可悲,有的可憎,有的可敬,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绘,使得他们栩栩如生,读来如在目前。
  7. 关于《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安徽全椒人吴敬梓做的。敬梓多所见闻,又工于表现,故凡所有叙述,皆能在纸上见其声态;而写儒者之奇形怪状,为独多而独详。当时距明亡没有百年,明季底遗风,尚留存于士流中,八股而外,一无所知,也一无所事。敬梓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其书虽是断片的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