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备课参考
- 资源简介:
约17740字。
素 芭
[印度]泰戈尔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一
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竟是位哑巴呢!在她之前,两位姐姐分别被起名为苏盖茜妮和苏哈茜妮。出于押韵好叫的考虑,父亲给小女儿取名为素芭茜妮。现在,大家都简称她为素芭。
费尽了周折,破费了钱财,两位姐姐好歹出阁嫁了人。如今,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谁也不晓得,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能感受一切。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然而,聪颖的素芭从小心里就明白,造物主的诅咒,使她她降生在自己父母的家里。这样,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眼前,她心灵的痛苦,深深地扎在父母父母的心坎上。
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因为与男孩相比较而言,母亲更把女儿视为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她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与自己其他女儿相比,父亲康托更爱自己的小女儿素芭,而母亲却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我们相互间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较正确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感情,有时还得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即便如此,它也不总是被表达得正确无误。当然,缺乏表达能力,就难免会出错。然而,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哑巴自有生以来除了脸部的表情就再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他们的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无限深沉,就同大海一般深沉,就像蓝天一般清澈。从日出到与黄昏,从黎明到黑夜,又从黑夜到清晨,自由嬉戏的阴影世界和孤寂大地是那么庄严,那么静谧。正因为如此,寻常的男女孩子都对她怀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不敢接近她,和她一起玩耍。她犹同寂静无声的晌午,无声无息,无亲无朋,孤寂地伫立着。
二
村子的名字叫做琼迪普尔。一条孟加拉小河犹同家里的可爱小女儿一样,流经村旁。它的流程虽然不漫长;但它不倦地带着自己纤细的身子,为保护着两岸而工作着,仿佛它与两岸村落的所有人,保持着无法言说的亲密关系。两岸高耸着,村庄坐落着,大树矗立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