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22 19:40: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50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4 年第四届“中语杯”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赵学东/执教、整理
  师:同学们好! 我来自山东,虽然是第一次来湖北,但我早就知道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还是鱼米之乡。来到这里后,我被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和淼淼江水深深感染。我国古代有一位文学家生在四川,成名于湖北,在距离我们这里三百公里的黄州,他留下了生平最瑰丽的篇章。他就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于黄州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因为,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下面,同学们挺直腰,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还很动情。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读一遍这篇文章?
  (一生朗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挺流畅,有的句子还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一句读得有感情?他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一句,他读时的语气很强烈,有点清高的感觉。
  师:他读得这一句确实有味道,你的点评也很到位。现在,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过程中获得的启发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要想真正读出文章的情味,必须走进文本,理解和揣摩作者笔下的情感。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运用《古代汉语词典》,试着翻译一遍课文,读懂文章大意,不懂的词句用笔标画出来。
  (生自主通译全文。)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自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生分组讨论,师参与其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