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8 19:4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br>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br>
2、掌握“而”、“也”的用法<br>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br>
教学重点难点:<br>
1、“而”、“也”的用法。<br>
2、理解文章主旨。<br>
教学方法:<br>
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br>
教具:<br>
录音机,投影机<br>
教学内容:<br>
一、导入新课<br>
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br>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br>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br>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br>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br>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br>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br>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br>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br>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br>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