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7030字。
天水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让…他们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5分)
(2)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5分)
(二)、诗歌阅读。(11分)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 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5、“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2分)
6、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3分)
7、“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3分)
8、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