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2 10:49: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长沙
沁园春长沙(课时1)(导学案).doc
沁园春长沙(课时1)(课后练习).doc
沁园春长沙(课时2)(导学案).doc
沁园春长沙(课时2)(课后练习).doc

  沁园春 长沙(课时1)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 •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
  【重点难点】
  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毛泽东(1893—1976),中国现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流传诗词共63首,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其中《七律 长征》《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采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 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2.文本背景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追怀1911年至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
  ……
  沁园春 长沙(课时1)
  课后练习
  【基础过关】
  1.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 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